11月18日至20日,第三屆全國礦山資源·環境·生態修復大會在江西南昌舉行。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會長尚福山、副會長王京彬等領導出席會議。甘肅省有色地勘局黨委書記、局長范本彥帶隊參加并主持頒獎儀式,我院黨委書記、院長周繼強在大會第二分論壇作“立足生態修復,打造綠色礦山”專題報告。相關領域院士專家學者、礦山一線管理和技術骨干及高科技企業負責人參加會議。
本次會議聚焦礦山的綠色發展與資源保障,對接重大現實需求,探尋新型礦山可持續發展之路,促進生態、資源與地勘行業的聯動發展。中國工程院院士彭蘇萍、中國工程院院士毛景文、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副會長王京彬分別就黃河流域煤礦區生態環境修復關鍵技術與戰略思考、關鍵礦產和深部找礦、中小礦山成長指導等主題做了主旨演講,就如何完成當前大環境下我國經濟對有色金屬需求的轉變,如何有效維護國家戰略資源安全、資源集約開發、總結礦山生態修復經驗、提升國內資源保障能力這一歷史使命提出了具有指導性的看法與思路。
第二分論壇就綠色礦山發展、綠色勘查、綠色礦山建設與礦山生態環境修復等四個專題展開了深入交流。周繼強從我院創新中心的技術創新工作為切入點,分別介紹了單位與中心概況、創新中心專業技術,其中重點介紹了高陡巖質邊坡覆綠地境的再造技術、擋土翼及其固定釘技術結合無土纖維綠植技術等已取得良好試驗效果的專利技術,并以各技術應用項目為實例,就加強現有綠色礦山開發和礦山生態修復工作,以保護區植物生長、土質改良及廢棄露天采坑技術改造等為突破點,研究礦山區內經濟科學可持續發展的巖質邊坡修復技術,進而為礦山巖質邊坡的整體修復提供新思路,實現資源開采與生態環保和諧共生,破解資源、環境與發展難題。周繼強提出,我院過去全面參與祁連山生態區地質環境問題調查及山水林田湖草項目,充分認識到在當前大環境下,礦山資源保障、生態環境保護、生態修復治理“三位一體”是接下來地質礦山勘查的發展方向,同時也為與我省息息相關的黃河流域水源涵養、生態保護與高質量發展提供思路與技術基礎。
會上參會嘉賓就礦山資源保護與綠色發展的實際問題開展深入交流,在總結礦山生態修復成功實踐經驗的基礎上,把礦山生態修復提升到傳承中華礦業文化及資源保護可持續發展的高度上來認識。我院是省內較早從事水文地質、工程地質、環境地質產業的地勘單位之一,業務涉及領域廣,資質完備,經過三十多年的科研與實踐,歷練造就了一批在專業領域有豐富經驗的專家和技術骨干。作為中國地勘的一份子,我院會進一步加強與共建單位的合作交流,充分挖掘各方協同力量,切實推進礦山環境保護及礦山水土保持工作,為實現礦山科研和生態修復的持續發展與綠色發展做出貢獻。
大會現場
第二分論壇現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