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7日—29日,由我院承辦的“省有色地勘局2013年度技術交流暨原始資料、成果報告展評會”在局十一樓召開。有色局副局長高兆奎、副總工魏余廣、局探礦處出席了會議,蘭州礦勘院、天水礦勘院、白銀礦勘院、張掖礦勘院、工勘院部分技術人員共130余人參加了會議。會議由魏余廣、周俊烈、楊世清、陳秀清、朱從龍、陳進平、曾正偉、金杰明、蔣來福、李生永、黃曉輝共11位專家組成評委會,進行現場評分。
副局長高兆奎出席會議并作重要講話。高局長指出,水工環產業是我局產業中的一大亮點,要繼續抓好市場,抓住城鎮化建設、岷縣漳縣災后重建的機遇,拓展市場領域,提高經濟增長點。希望通過這次會議,相互學習、共同提高。工勘院要起好龍頭帶動作用,共同促進全局水工環技術的發展和進步。會議由局副總工魏余廣主持,院長陳建國致歡迎詞。
會議為期3天,分為室內技術論文交流、原始資料與成果報告展評和室外實地考察學習兩部分。共收到技術交流材料41篇,會議現場交流30份;展評成果報告18份、原始資料16份。經過評委會的認真評分,評選出技術論文類一等獎2名、二等獎3名、三等獎5名,優秀獎31名;原始資料及成果報告類優秀獎6名。評委會組長魏余廣對這次技術報告交流與成果報告、原始資料展評進行了總結點評。他指出,這次交流會突顯幾個特點,一是涵蓋專業領域的全面性,涵蓋的專業技術領域有13類;二是技術內容的多樣性;三是撰寫方式方法的靈活性;四是參展單位和部門的離散性。探礦處處長楊世清對會議進行了總結,認為這次會議召開的很成功,各院都很重視,達到了相互了解、共同提高的目的,年輕技術人員在技術水平不斷成長的同時,要清醒地認識自己的不足,取長補短,快速提高自身素質,推動水工環地質事業全面發展。
29日,由工勘院具體負責,組織55名技術人員赴東鄉、和政進行了野外考察。主要考察了東鄉縣城滑坡治理工程、南陽渠灌溉工程、灑勒山滑坡以及和政古動物化石館等。野外考察由工勘院副總工李生永及相關技術人員全程講解。參加考察學習的技術人員通過認真記錄、實地考察、現場提問、現場解答等方式了解學習了滑坡治理工程及施工中的技術問題。
這次技術交流會的召開,達到了交流學習、提高業務水平、促進技術進步的目的,對有效提高水工環行業技術水平起到了良好的推動作用。
甘肅省有色地勘局2013年度技術交流會論文獲獎名單 | ||||
序號 | 論文題目 | 所在單位 | 作者 | 獲獎 情況 |
1 | 以鹽什公路沿線斜坡為例論水對不穩定斜坡的影響分析 | 有色工勘院 | 劉青原 | 一等獎 |
2 | 基于RUSLE模型遙感分析對廣河縣土壤侵蝕強度評估 | 有色工勘院 | 王磊 | 一等獎 |
3 | 低丘緩坡荒灘等未利用地開發土地平整設計注意事項探討 | 有色工勘院 | 梁瑞 | 二等獎 |
4 | 岷縣維新鄉元山溝水系分形特征分析 | 有色工勘院 | 何金牛 | 二等獎 |
5 | 甘肅省臨夏市城區第四系潛水水資源均衡分析 | 有色工勘院 | 楊婧 | 二等獎 |
6 | 白銀市區常見第四系松散層的地基承載力確定方法淺談 | 白銀院 | 魏國華 | 三等獎 |
7 | mmGPS技術在無樁數字化攤鋪施工中的應用 | 白銀院 | 楊映洲 | 三等獎 |
8 | 土地平整階段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報告編制要點 | 有色工勘院 | 李釗 | 三等獎 |
9 | 土地整治與地質災害治理的矛盾與結合 | 有色工勘院 | 王靜波 | 三等獎 |
10 | 第一次全國地理國情普查 | 有色工勘院 | 曾乾坤 | 三等獎 |
甘肅省有色地勘局2013年度成果報告展評優秀獎獲獎名單 | |||
序號 | 展評項目名稱 | 所在單位 | 項目負責及主要完成人 |
1 | 永昌縣縣城供水工程巖土工程勘察 | 蘭州礦勘院 | 李軍強 王歡 郭志軍 王潤堂 朱從龍 |
2 | 甘肅省武山溫泉鉬礦水文地質詳查 | 天水礦勘院 | 張萬軍 張付來 續耀武 康白冰 胡云 |
3 | 天祝縣臭牛溝水文地質與工程地質詳查 | 白銀礦勘院 | 唐永誠 曾正偉 李希洲 張釗銘 白里成 張數斌 李 凱 魏國華 |
4 | 甘肅省“三區兩線”礦山復綠行動實施方案 | 有色工勘院 | 魏余廣 黃曉輝 李 釗 趙 欣 王靜波 劉海龍 |
5 | 廣河縣地質災害詳細調查與風險區劃 | 有色工勘院 | 李釗 劉海龍 岳 偉 王磊 王志洋 潘竟星 |
6 | 甘肅省東鄉族自治縣縣城特大地質災害綜合治理工程(監理) | 有色工勘院 | 崔長林 孫俊泰 馬恩龍 余祥鵬 |
圖1 副局長高兆奎出席并講話,局副總工魏余廣主持會議
圖2 與會人員
圖3 副院長兼總工陳秀清主持技術交流技術人員作技術論文交流
圖4 原始資料、成果報告現場展評學習交流
圖5 評委會組長魏余廣現場解疑指導
圖6 東鄉和政野外考察學習,副總工李生永講解
圖7 現場交流學習
圖8 治理后的東鄉族自治縣縣城撒爾塔文體廣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