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6日上午,由甘肅省自然資源廳主辦,自然資源部高寒干旱區礦山地質環境修復工程技術創新中心承辦的“高寒干旱區生態修復科技創新論壇會”在蘭召開。自然資源部科技發展司巡視員、副司長苗前軍講話并授課,自然資源廳黨組成員、副廳長鐘義致辭,自然資源部科技發展司科技規劃處處長高學民、省有色金屬地勘局副局長陳建國、省自然資源廳總規劃師苗天寶出席會議,陜西省自然資源廳副調研員楊樹勛、蘭州大學劉金榮教授、中國地大(武漢)寧立波教授、江蘇綠之源生態建設有限公司辜再元總工程師交流發言,會議由省自然資源廳科技發展處處長楊殿忠、副處長武軍主持。
苗前軍副司長在講話中指出,甘肅省作為我國西部重要生態安全屏障,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是國家重大戰略。高寒干旱區礦山地質環境修復工程技術創新中心作為自然資源部首批18家工程技術創新中心之一,要肩負起黃河治理保護的重大責任。他強調,人才是科技創新的根本,人才是第一資源,要注重科技人才的成長與培養,創新激勵方式,吸引更多人才干事創業;中心建設要以項目為依托,將產學研用緊密結合,形成強大合力,將中心在高寒干旱區生態修復領域打造成西北一流、全國知名的工程技術類創新中心。
省自然資源廳黨組成員、副廳長鐘義在致辭中首先對參加論壇的各位領導、專家學者和同仁表示熱烈歡迎。他強調,要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深入學習領會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重大意義和目標任務,要把好高寒干旱區生態修復工作總方向,探索區內生態建設高質量發展新路子,構建產業市場經濟化發展、人才培養、生產研究融合發展、產學研用的示范性工程技術創新平臺。
自然資源部科技發展司巡視員、副司長苗前軍的授課詳細解讀了自然資源科技創新發展規劃綱要,從其背景、主要內容、人才激勵政策及落實措施等環節闡述了自然資源科技創新之道,通過深層次剖析,為參與自然資源科技創新工作提供了方向和指南。蘭州大學草地農業科技學院劉金榮教授從干旱半干旱邊坡、礦山生態恢復研究領域,闡述了綠色礦山概念及各類型邊坡生態修復新方案。中國地質大學寧立波教授圍繞礦山修復的植物地境再造技術系統講述礦山修復前沿技術,用“尊重自然,效法自然,回歸自然”的理念,為礦山修復提供新思路。江蘇綠之源生態建設有限公司辜再元總工程師基于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的國土空間生態修復技術研究與實踐,提出了生態修復產業化、修復產業生態化的新理念。論壇會上與會領導、專家,圍繞黃河流域高寒干旱區礦山地質環境修復,從政策解讀、地質環境修復、水土污染修復、草地培育等方面深入交流,并展示前沿專利技術,為從事礦山地質環境修復工作的同志們打開了視野,實現了思想與經驗的碰撞與融合。
湖南省自然資源廳、陜西省自然資源廳、青海省自然資源廳、甘肅省自然資源廳、甘肅省有色地勘局、蘭州大學、甘肅農業大學、蘭州理工大學、蘭州交通大學、蘭州資源環境職業技術學院、金川集團、酒鋼集團、白銀有色集團、金徽礦業、中國科學院西北生態環境資源研究院、省林業科學研究院、省農業科學院、省治沙研究所、省祁連山山水源涵養林研究院、天歌生態科技工程有限公司等部門單位、大專院校、礦業企業、科研院所及其下屬單位的領導及代表共150余人參加此次論壇。
參加此次論壇的領導
自然資源部科技發展司巡視員、副司長苗前軍講話并授課
自然資源廳黨組成員、副廳長鐘義致辭
高寒干旱區生態修復科技創新論壇在蘭成功舉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