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從來都沒有從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在蘭州市疫情防控的關鍵階段,省有色工程勘察設計研究院干部職工迅速響應院黨委的安排部署和號召,聞令而動,勇挑重擔,主動擔當、積極作為,下沉蘭州市城關區社區街道,和社區工作人員共同構筑聯防聯控、群防群控的嚴密防線,涌現出了讓人感動的先進事跡。
張建虎,作為共產黨員和院黨委委員、副院長,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他積極響應院黨委號召,參加抗擊疫情志愿服務工作。在志愿服務點,他每天一早做好自身防護后,便開始了一天的奮斗。他積極參與信息登記、協助義務人員開展核酸檢測、心理疏導等志愿服務工作。每項工作他都認真負責,保質完成。在疫情面前,他始終牢記自己是一名共產黨員,發揮先鋒帶頭作用,為疫情防控工作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邵亨禮是省有色工程勘察設計研究院的一名老黨員,在疫情防控的關鍵時刻,他秉承省有色工程勘察設計研究院地勘人不畏艱難的意志,火速下沉、全力以赴、連續作戰,從旭日東升到披星戴月,他總是沖在最前面的一個。他積極投身流調消殺、掃碼測溫、宣傳服務等疫情防控工作,累了就坐在椅子上打個盹,再接著繼續工作。他用自身的堅定勇毅和無怨擔當,筑牢疫情防控的堅固防線,踐行了一名共產黨員“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責任擔當,做到了守土有責、守土擔責、守土盡責。
什么是青春最美的樣子?是負責社區出入人員及車輛登記工作的志愿者關小亮。連日來,關小亮每天在做好個人防護的同時,配合社區工作人員對進出小區人員和車輛進行注冊、篩查、測溫、登記、消毒等各項工作,確保每一輛進出小區的車輛都是“安全車”,并積極向群眾宣傳疫情防控知識,幫助行動不便的老人,積極履行社會責任。一天下來腰酸背痛,但他沒有抱怨、放棄,以實際行動展示省有色工程勘察設計研究院青年的責任擔當,為遏制疫情擴散、奪取防控斗爭勝利貢獻青春力量。
在他們之中,年齡最大的要數老職工何山了。“您好,無必要不外出、不扎推、不聚集……”疫情發生后,何山變身“紅馬甲”,50多歲的他,像他的名字一樣,大山一般地堅守在疫情防控崗位。在東崗社區他不急不躁,一遍遍耐心告知和引導居民掃碼、驗碼、傳播防疫知識。為防止聚集感染,身著“紅馬甲”的他忙的不可開交,一會兒維持現場秩序,一會兒耐心回答居民咨詢的問題,一會兒提醒大家提前拿出健康碼……就這樣,從天邊魚肚泛白到夜晚繁星點點,何山的身影一直穿梭在東崗社區,緊張的工作讓何山一天顧不上喝水、吃飯,他用責任和愛心,為腳下的這座城市帶來了愛和希望。“雖然累,但我想為蘭州疫情防控貢獻一點自己的綿薄之力”何山這樣說。
哪有什么歲月靜好,只是有人在替我們負重前行。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疫”中,省有色工程勘察設計研究院的志愿者們不停變換著身份,他們是疫情政策的“宣傳員”,核酸檢測的“引導員”,小區的“守門員”……他們舍小我,為大家,不畏危險,默默無聞地奉獻著自己微薄的力量,用汗水踐行著自己的責任和擔當,守護著人民的平安幸福;他們集中體現了省有色工程勘察設計研究院黨員干部危機關頭、危險時刻,沖鋒在前、戰斗在前的先鋒模范作用。